我出生在湖北某小县城的一个农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小时候见过Z大的官就是村长,村里人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家里的两亩三分地,贫穷对我们来说,好像烙印一样挥之不去。
那是一个Z好的教育年代,大家都还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把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辈,寄托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那时候,村里学习好的小孩都会不自觉的得到大家羡慕的眼光。那是一个物质匮乏但精神饱满的年代,每个人聊天的话题还是田里的庄稼,小孩学习成绩之类的,而不是张三家儿子挣了多少钱,李四家闺女嫁给了哪个有钱人。
爸爸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因为家里太穷,报名费都出不起,爷爷觉得既然没钱那还不如回家种地挣点口粮,日子都活不下去,读书还有什么用,这是祖辈的教育理念。父亲不希望这一幕在我身上重演,尽管当时结婚后刚分家出来家徒四壁,但是他总是会给我Z好的关怀和爱。虽然穷,但是从小他会教育我做一个善良、谦虚和正直的人,教我做人Z基本的准则。他会拿一本唐诗三百首给我,告诉我里面每个字应该怎么读,然后让我背下来,这是Z早的床边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兴趣班、没有写不完的作业、没有读不完的课外书、也没有一个叫家长群的“邪恶组织”,当然也没有游乐园、没有网吧、没有王者荣耀、没有抖音快手。过着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玩,周末跟小伙伴一起到处撒欢的日子,连跟心仪的女生写情书的开头都是:你好!XXX同学,而不是约吗。在父亲那一辈人的教育字典里,上课认真听讲,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就行了,不要让小孩子太累。
记得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担心我太小,一个人在学校不适应,偷偷躲在门外看了一上午,现在的很多的家长也会这样做。小时候,农村的赋税都很重,每年秋收后,交完税每家每户手上几乎就不剩多少钱,开春的时候日子Z难过,有的人家家里都揭不开锅,我们家也一样。他自己是因为没钱而辍学的,所以他不希望这一幕在他儿子身上重演,为了我的报名费只好到处去找人借钱,我爸从来都是一个高傲的人,他讲求凡事不求人,可是为了他小孩的教育,他低下了头,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在别人那里软磨硬泡,只为了帮他儿子借到报名费,记得那时候的报名费大概一学期300元,而一个农村家庭每年的收入大概也就2000块钱。
2003年,我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上高中,刚满14岁,开始成绩并不是太好,记得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班上100人,成绩50名。拿到成绩单后我爸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上高中了,在学习方面我无能为力,也帮不了你,很多路都要靠自己去走了,走什么样的路你自己想清楚就好。”他知道到了哪个阶段应该以哪种方式跟小孩对话。
2006年高考,我实现了他没有完成的梦想,考上了大学,还是在北京。北京对我们那个贫穷小山村的人来说就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送我来北京的时候,他特意拿出了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把自己打扮的工工整整,怕在同学面前给我丢脸。能把我送进大学这个校门,对整个家族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欣慰了,至少他培养出来的儿子比他强,他觉得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这便是我的学生时代,真正快乐的学生时代。也是我跟几个朋友经常会怀念的时代。现在的小孩,已经没有我们那个时候单纯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小就要面临学业的压力、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如今的教育也越来越功利化。
有一天,我问几个小伙伴,大家敢不敢放下手中的一切,一起静下心来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彼此确认过眼神,知道是对的人,于是说干就干。很多人都说我们有点傻,放弃那么好的工作,然后一切从头再来,中国教育也不缺你们几个人。我们没有后悔,虽然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不忘初心,试着去努力做一件Z重要的小事,让教育回归本来的样子,让小孩子的课本越来越薄,用Z真的声音,把Z好玩好听好记的故事说给家长听,说给小孩听。虽然这条路很难走,但是我们想坚持着走下去。
本帖Z后由 Lina姐姐 于 2018-5-24 10:4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