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孩子已经在上学的家长朋友们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同样是听课,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好好坐着听讲,自己的孩子却总喜欢开小差。听不到几分钟,注意力就到别的事情上去了,做不到注意力的长时间集中。
我们都知道,一个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的孩子,学习效率都很高,做事很快。这样的孩子往往都是同龄孩子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角色。那么,孩子为什么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的区别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普通成年人对一件事保持高度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开始逐渐涣散,到后面一个很小的扰动就有可能让人转移注意力。
那么对于刚出生的一个孩子来说,如何能够训练保持注意力持久性的能力呢?
其实,孩子婴幼儿阶段,尤其是在2岁之前时,会经常不自觉地发呆似的看一个地方或者自己在一边反复摸索一个物品时,就是孩子在认知世界,建立自己的世界观的过程。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孩子Z早接触的学习过程,孩子的基础学习能力就是在这时开始建立和培养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孩子对一个事物有充足的探索时间和安全的学习环境,那么孩子就会有足够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锻炼自己学习认知的速度和效率。
反之,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被打断,比如孩子看到路边的一个小水潭,想用手去摸,用脚去踩,用眼睛去观察的时候,就被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马上制止了。转而看到一只小猫,想摸一下小猫,又立马被制止。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短期学习的学习习惯。就是孩子对一个事物的学习,无法长期地保持高度兴趣和注意力。会在短时间里,不断更换注意力目标。很多时候这其实不是孩子的主观行为,而是
由于从小养成的习惯让孩子不由自主地不断更换注意力目标。而注意力不集中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效率低下,作业拖拉,综合学习能力较差。
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们请注意了,在孩子小时候自己一个人去摸索一些事物时,只要不涉及严重的安全问题,尽量不要去打断孩子,让他好好去探索学习,充分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