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升旗仪式上,我家姐姐第一次作为主持人,站在国旗下讲话。在老师发给我们的视频中,姐姐自信大方、声音洪亮,一点都不怯场。放学回家后,她瞪着闪光的大眼睛,开心的对每个人都说了一遍:“我今天主持得蛮棒,我们老师,院长,还有别的班的老师都表扬我,都说我主持得特别好。”
看着姐姐红扑扑的脸蛋,我不禁回想起她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站在幼儿园门口紧紧的抱着爸爸妈妈大哭,直到老师们都看不下去,无奈的强行抱进教室。
姐姐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害羞的小朋友转变为大方的小主持人,得益于我们家在教养过程中对于“害羞”这个事情坚持的“两心原则”——耐心加信心。
耐心要求家长在孩子因为害羞或者害怕而不敢某件事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要引导和等待孩子自己决定去做。
但是耐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长们一定有过这种体会,有时候我们认为很容易的事情,小朋友们有时候就是愿意不做。比如跟来家里做客的叔叔阿姨们打个招呼,这种对大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时候任你说破嘴巴,小朋友就低着头站在一旁,双手紧紧的捏着衣角,死活不开口。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耐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理解孩子,耐心才不会被愤怒取代。我们大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几十年,很多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并不一定很容易。
儿童心理学提到,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动机。Z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安全感。害羞的孩子都是由于缺乏信心,感觉自己很弱小,导致安全感不足,所以很多事都不敢去做。这个时候强迫他们,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更加弱小,进一步降低他们的安全感。这就形成了”害羞-被强迫-感觉弱小-更害羞“这样一个正循环,害羞会在这个正循环里不断得到强化。
信心是影响安全感Z重要的因素,而表扬是提升信心的Z佳方式。但是表扬不能滥用,必须要在孩子做出了值得表扬的事情后,及时给予。这就形成了“好的行为-表扬-提升信心-好的行为”这样一个正循环,信心会在这个正循环里不断得到提升。
至于这个值得表扬的行为,Z好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与不做,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只要孩子做了,哪怕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也要及时的给予表扬。
疫情过后,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在征得姐姐同意后,跟她报了个体能兴趣班。可是在试听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跟着老师开始运动了,姐姐却双手捏着衣角,紧紧的站在我旁边,怎么也不愿意去上课。
这个时候我就做了3件事。
第一件是不强迫。我跟她说:“你第一次来,老师和小朋友都不认识,不敢去是正常的,没关系,爸爸在这里陪着你先看看她们上课都玩些什么。”
第二件是引导。我们站在旁边看了几分钟后,我就在课程每个环节开始之前问姐姐想不想去参加。刚开始是不理我,慢慢的变成了“不想去”,再过一会儿变成了“不敢”,不管是什么回答,我都跟她说“没关系,那我们再看看”。中途有个老师把他们上课的球拿了一个给姐姐,让她在旁边玩。也许是熟悉了环境,也许是老师给的球起了作用,在课程上了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再次问姐姐愿不愿意参加,她坚决的点了点头。
第三件是表扬。下课后我跟姐姐说,你表现得很棒,一开始不敢上课,但是后来你的勇气战胜了害怕,还是去上课了,真不愧是我们家的大姐姐,是希希弟弟的好榜样。
现在只要姐姐一旦有什么不敢去做的事情,我一般都这样说:你上次上体能课的时候,刚开始还不是不敢去,后来上了以后是不是很开心啊?要不我们这次也试试?你还别说,效果还真不错。
一句话总结:耐心的等待和引导,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是战胜害羞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