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的回家是个幸福的字眼,也是个无奈的字眼。上海某小区家长,为了让孩子体验下春节的传统感觉,耗时串上几百上千气球,别人放爆竹辞岁,他们踩气球。
小时,没有现在这么汹涌的外出打工潮,基本上一家人全年都在家。记忆里,大年三十一早就要起床,就要前前后后打扫,除灰,我们称:打扬尘。然后得写好对联,晾着,让墨水放干。
我们该洗澡的得去洗澡,把衣服要全部换下来给妈妈或者奶奶去洗,穿上早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新鞋子。然后换下的衣服要全部洗出来,因为大年初一是不能洗衣服,往外倒水的。
洗完衣服,妈妈和奶奶就进厨房忙去了,准备年夜饭。小孩子跟着爸爸爷爷贴对联,门神,鸡笼,养猪的房子,灶房都要贴上对联,扫地。
厨房里热腾腾的,炒菜,上灶蒸笼,鸡鸭鱼肉是必备。对联贴好了,关上大门,摆好碗筷,倒好酒,上香。菜上齐,开始放鞭炮,入席。先给祖宗敬酒,然后我们后人才能动筷子。
吃完年夜饭,妈妈和奶奶要进厨房开始收洗,然后晚上还有一道重头戏:要卤菜,准备大年初一的饭菜。天挨黑,小孩子要跟着爸爸爷爷去给已故的祖宗上坟,送灯。上完坟回来,厨房也是灯火通明,妈妈肯定在厨房忙着在。
我们回来开始生火,除夕除夕,一定要烤火,按照习俗,大年三十整晚,家里能开的灯,要全开。爸爸把电视搬到火堆前面,一边烤火,一边看春晚。不多久,厨房的卤菜都整完了,卤菜端出来,放火堆旁边,我们就着火堆,在卤菜堆里找卤鸡腿。
大年三十晚火堆不能熄,炉子里的火也不能熄,大年初一不能生火啊!还要守岁,灶房,门神,香坛里的香要持续点上,爷爷每隔一会就要起床续香。守到十二点,爷爷肯定会准时起床,上完Z后一炷香,洗把脸,然后准备好鞭炮。等到晚会结束开始,屋外就已经鞭炮阵阵,那叫个热闹,基本上一直会持续到天亮,我们叫出行,这鞭炮不放,意味着新的一年出行会不利。出行完了,还得要去一趟土地庙,敬土地,给土地上香。
年初一早上,要早早起床。穿戴好,跟着爸爸去左邻右舍去拜年,爷爷在家里,接待到家里来拜年的邻居,叔叔伯伯们,可能还要安排一桌早饭招待家里的叔伯们。去邻居家拜年是必须的,不然不能去别人家玩耍啊!这是一年的开头。左邻右舍完了,还有那么多堂里堂外的叔伯,拜年完了就已经中午后了。
年初二早上也要起早,要去外婆家拜年,外婆,舅舅们,一家得有一天,这个时候那些姨老表们就都碰头了,小时候的外婆家,有吃有喝有玩,外婆总是早早的就准备了很多我们小孩子爱吃的零食,还有红包,那是春节的乐趣所在。
我有两舅舅,结婚后,和外公外婆就分家了,所以这一去就得要三天。大年初五才能完。大年初五过完,几个小老表一商议再去大表哥家玩几天。
在外婆家,白天几个小孩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到了晚上,买上一大堆鞭炮烟花什么的到处放,玩到个十一二点,回家来,外婆就已经准备好了宵夜,吃完了,三个人,四个人一张床,一挤,挤不下的,外公去外面柴火堆,抱上几捆干稻草,铺地上,铺上被子,就是一张床。地铺可是抢手货,小孩子都爱往地铺上跑。
往后的,年味慢慢淡下来,也就慢慢到了元宵节。吃完新春的Z后一顿团圆饭,小孩子就该上学了,该外出的要外出,该忙农活的就要准备好一年的农活的开始了。
现在长大,成家了,春节也慢慢变成了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的象征了,唯有春节才可以这样一家老小围一桌吃一顿饭,少了儿时的味道,也少了儿时的热闹,很多习俗讲究也慢慢都丢了,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小孩,甚至都不知道春节为何物,代表着什么意义。春节也就成了一趟奔波的旅程。今后该如何带着我们的孩子后代过一个有味道的春节?